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
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19年,依托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学科。化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,2002年获批物理化学硕士点,2005年获批“材料物理与化学”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,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,2012年获批“化学”省重中之重学科,2016年入选省一流学科(a类),2018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,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本流动站涵盖物理化学、无机化学、分析化学、有机化学、化学生物学和环境化学等主要学科方向。
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“先进催化材料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国家“含氟新材料学科”创新引智基地(111计划)、“固体表面反应化学”浙江省重点实验室、“含氟专用化学品绿色合成与应用”和“手性药物先进制备技术”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等平台。同时,流动站凝聚了一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,现有专任教师130人,其中包括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
者1人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,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,
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1人,
教育部青年2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,省"万人计划"人才5
人,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,省特聘教授2人,省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,
省151人才第一、第二层次5人,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,校双龙学者特
聘教授35人;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、省领军型创新团队、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
队3个。
近五年获批各类科研项目近300项,包括国家级项目70余项,其中国家自
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,学科成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;获批省部
级项目80余项,含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、省重大项目1项、省杰出青年基
金4项、省基金重点项目7项,立项科研总经费8000余万元。在nat.mater.、nat.commun.、j.am.chem.soc.、angew.chem.int.ed.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0余篇,化学esi排名持续上升,已进入全球前0.2%。
化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19年获批以来,进站博士后人数58人,共有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9人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,6人获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;博士后已在angew.chem.int.ed.、sci.chinachem.等期刊发表了系列论文。博士后已成为学科科研创新的生力军,进一步助推了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。
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聘计划
合作导师 | 招收方向 | 邮箱 | 研究课题名称 | 招收人数 |
贲 腾 |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| tengben@zjnu .edu.cn | 晶态多孔有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| 2 |
陈建荣 | 环境化学 | cjr@zjnu.cn | 环境功能材料制备及在新污染物治理中应用 | 1 |
陈忠伟 | 材料化学 | jingzhang@zj nu.edu.cn | 电化学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| 2 |
程建文 | 无机合成/ 配位化学 | jwcheng@zjnu .cn | 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合成(包括配位聚合物) | 2 |
代 伟 | 吸附材料 | daiwei@zjnu. cn |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深度脱硫性能研究 | 2 |
丁云杰 | 物理化学 | dyj@dicp.ac. cn | 烃的多相氢甲酰化生成醛的单原子催化剂研究 | 3 |
冯九菊 | 分析化学 | jjfeng@zjnu. cn | 生物标志物检测与疾病诊疗;自供电系统设计 | 2 |
付大伟 | 化学和材料 | dawei@zjnu.e du.cn | 分子基材料和化学 | 2 |
何亚兵 | 材料化学 | heyabing@zjn u.cn | 低碳烯烃分离纯化框架材料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机制 研究 | 2 |
胡勇 | 无机化学 | yonghu@zjnu. edu.cn | 纳米光电催化研究 | 4-6 |
李正全 | 光/电/热/催化,光致发光,钙钛 矿等 | zqli@zjnu.edu.cn | 钙钛矿型材料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 | 2 |
林红军 | 环境化学 | hjlin@zjnu.c n | 先进分离膜开发及膜污染机制调控 | 5 |
鲁继青 | 物理化学 (环境催化) | jiqinglu@zjn u.cn | 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 | 2 |
彭 勃 | 有机合成化 学 | pengbo@zjnu. cn | 重排化学 | 2 |
钱兆生 | 分析化学 | qianzhaoshen | 细胞质膜长时间成像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| 2 |
邵 勇 | 分析化学 | yshao@zjnu.cn;yshao@zjnu.e du.cn | 荧光分析;电分析化学 | 3 |
童国秀 | 无机化学 | tonggx@zjnu.cn | 高性能导热-电磁波吸收/屏蔽多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| 2 |
夏永姚 | 化学电源 | yyxia@fudan.edu.cn | 锂(钠)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 | 2 |
肖强 | 无机材料化学 | xiaoq@zjnu.edu.cn | 沸石膜的制备及膜分离 | 2 |
杨启华 | 催化化学 | qhyang@zjnu.cn | 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| 2 |
杨学明 | 物理化学 | xmyang@dicp.ac.cn | 气相及表面化学动力学研究 自由电子激光技术以及先进激光仪器研发 | 3 |
于海瀛 | 环境化学 | yhy@zjnu.cn | 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、毒性效应和降解去除 | 2 |
詹才宏 | 合成化学 | chzhan@zjnu.cn | 纳米分子簇的设计与合成 | 2 |
张富民 | 催化化学;工业催化; 催化新材料 | zhangfumin@zjnu.edu.cn | 单原子催化;多相催化;金属有机骨架及其复合及衍生材料 | 2 |
张祖骁 | 有机化学 | zhangzx@zjnu .edu.cn | 氟化学,自由基化学,不对称化学 | 3 |
章康达 | 超分子化学 | kangda.zhang@zjnu.cn | 功能超分子体系的设计与合成 | 2 |
钟依均 | 物理化学 | yzhong@zjnu.edu.cn | 纳米材料在氢能和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合理设计 | 2 |
周金明 | 药物化学 | zhoujinming@zjnu.edu.cn | 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研发 | 2 |
周小顺 | 物理化学 | xszhou@zjnu.edu.cn | 分子电子学、电催化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| 3 |
朱钢国 | 合成化学 | gangguo@zjnu .cn | 氢迁移引发的惰性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 | 2 |
朱伟东 | 物理化学 | chendl@zjnu.cn | 1.采用量子化学方法或多尺度计算方法,设计基于二维材料和三维多孔材料的新型催化剂 | 1 |
yhfu@zjnu.cn | 2.氧化碳光电催化转化的研究 | 1 | ||
mr@zjnu.cn | 3.工业废气高效转化利用-hcl催化氧化技术 | 1 | ||
xinqinglu@zjnu.cn | 4.新型杂原子分子筛的创制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| 1 | ||
亚鑫 | 材料化工 | orooji@zjnu.edu.cn | 设计/合成/开发用于分离的新型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;催化与传感。 | 2 |
申利国 | 高分子膜 | lgshen@zjnu.cn | 膜生物反应器废水资源化 | 2 |
袁坚列 | 分子生物学 | yuanjianlie@zju.edu.cn | 脑肿瘤的精准诊治 | 2 |
袁浙梁 | 有机化学 | zyuan88@zjnu .edu.cn | 光催化自由基氟化和胺化反应研究 | 2 |
张毅 | 无机化学 | yizhang1980@zjnu.edu.cn | 分子基铁电体的设计和性质研究 | 2 |
陈邦林 | 材料化学 | banglin2010@gmail.com | 面向烯烃分离的框架材料研发 | 5 |
蔡倩 | 合成化学 | 35059451@qq. com | riok2小分子抑制剂合成 | 2 |
王惠钢 | 物理化学 | welcome@zjnu .edu.cn | 分子间作用研究;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; 光电催化 | 2 |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来源链接:
https://hcxy.zjnu.edu.cn/2024/0403/c17718a463561/page.htm
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bshjob)。